世纪视觉 传递更有价值的资讯

古与今的“高考作文”,换一个视角看“高考”

作者: 世纪视觉 编辑: NICE 来源: 世纪视觉传媒 发布日期: 2023.07.19
信息摘要:
202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,每年的高考,都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,尤其是高考作文,总能引发网友热议。所以,今天就来聊聊从古至今的“高考作文”,…

    202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,每年的高考,都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,尤其是高考作文,总能引发网友热议。

所以,今天就来聊聊从古至今的“高考作文”,换一个视角看“高考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7172704

    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,包含着关于当下与未来、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讨论,我们读之审之,得到了不少思考与感悟。在这其中,有许多作文的主题,也暗含着孔子的思想和智慧。


现代该考作文


    现代高考作文题必须具有三个特征:文化性、核心价值观性、情境任务性。

    一、文化性:根据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的规定,高考命题必须“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”。《标准》规定有四项:语言建构与运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鉴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。

    二、核心价值观性:作文命题必须围绕核心价值观,必须引导考生思考核心价值观,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。那么,高考作文所考查的考生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呢?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》在阐释“立德树人”这一高考的核心理念的时,将其所包含的思想分类整合成“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、世界观和方法论、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”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。10个二级指标分别为:理想信念、爱国情怀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、法治意识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、品德修养、奋斗精神、责任担当、健康情感、劳动精神。

微信图片_20230717162742


    三、培养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,选拔干什么的人呢?一句话,选拔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因此,通过高考考题,引导学生阅读、关注、理解、认同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乃是高考题中应有之义。

微信图片_20230714142720

    我们说,“要做时间的主人”,早在几千年前,孔子就表达了关于时间的看法:

    子在川上,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
    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

微信图片_20230714145329

    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,也正是对应了孔子“天下大同”的思想:


    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。道并行而不相悖,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,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

微信图片_20230717105820

古代的“高考作文”


    科举考试堪称我国古代的“高考”,从隋炀帝大业元年(605年)到大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持续了1300年。


    科举起源于隋朝,在唐朝完备,科举制诞生之初,重明经而轻进士,唐高宗为选拔寒门子弟,将侧重诗赋的进士科推上C位,大唐人民从此开启了“人均诗人”模式。但是也并不是诗做得好就能一举夺魁。


    唐朝科举考试颇为复杂,科目有五十多种。我们先来看看几道唐朝考题。

唐玄宗
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(685年9月8日—762年5月3日)


唐朝天宝四年应试题:【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】


  顾名思义,唐玄宗的意思就是让考生们用华丽的语言来花式夸夸,歌颂自己圣明,太平盛世。

歌功颂德的题目也并不是年年必考,开成二年的应试题,就不按套路出牌,让考生们写《霓裳羽衣曲诗》,直接拐了个大弯,从“丰功伟业”转向了“琴棋诗画”。

640


涂志伟 油画《霓裳羽衣舞》


    来看一道《全唐文》中记载的“策论”真实考题:

    问:有征无战,道存制御之机;恶杀好生,化含亭育之理。顷塞垣夕版,战士晨炊,犹复城邑河源,北门未启;樵苏海畔,东郊不开。方议驱长毂而登陇,建高旗而指塞,天声一振,相吊俱焚。夫春雪偎阳,寒蓬易卷,今欲先驱诱谕,暂顿兵刑,书箭而下蕃臣,吹笳而还虏骑。眷言筹画,兹理何从?——《试洛州进士策问四道》

    大意是:打仗必然会死人,杀人绝不是好事情。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最近边境多事,朝廷正在讨论征伐之事。如果能通过外交努力,实现罢战息兵,那是最好的。对此,你有什么好建议?

这道题,考的是军事加外交的问题,而且是唐代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
微信图片_20230717105825


    翻一翻《全唐文》就能发现,策论考题内容,涉及具体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法律、社会、教育等方方面面,都是十分具体而现实的问题,要你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。仅能背诵儒家经典、只会写诗作赋的人,想进士及第?可以说非常困难。(就好比今天考公,行测接近满分,申论十分。)

    进士考试难度相当大,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,进士考试落榜的,一抓一大把。典型如杜甫,写诗写到了“诗圣”级别,照样考不上。

微信图片_20230717105830


    宋太祖开宝八年,天下举子进京殿试,按照那时候的规矩,俩人文章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,谁先交卷谁分高,但偏偏这次王嗣宗、陈识两位考生是在同一时间交卷的,文章写的都是一样的妙笔生花,万岁爷犯了难,怎么分第一名呢。


    突然,宋太祖看见这两位岁数差不多,体格也差不多,况且自己就是武将出身,立刻就加了一道考题——角力。你们两个比摔跤,谁赢了状元就是谁的。


    于是乎王嗣宗和陈识就在大殿之上打了起来,陈识这个人有个男人都不愿提起的毛病,谢顶,俩人摔跤的时候他的帽子被摔掉了,然后他立马就放弃了进攻,改用手护着秃的那块,不用想很快他就落了下风,三拳两脚就被王嗣宗按在了地上。


    于是王嗣宗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打出来的文科状元,他后来当官一直当到御史中丞,在真宗年间因为跟寇准关系不好,被后者赶出了高层。

宋太祖赵匡胤


    宋真宗赵恒(968年12月23日—1022年3月23日)


    古代科举,直到清朝,都主要是通过“时务策”,考察考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。时务策也就是策论,答“时务策”,可以说是古代科举中最关键、难度最大的考试内容。


    明朝初年科举试题还是非常武德充沛的,朱元璋在第一次殿试中,就出了一道元气满满的策论题:

    “问帝王之务”。在题干末尾,朱元璋特意提醒:“有可言者”“毋泛毋略”。

明太祖送上了暖心小提示:不要泛泛而谈,要言之有物哟~

微信图片_20230717172711_cleanup


明赵秉忠状元卷(部分)


    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。乡试是科举初级考试,每三年一次,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举行,且多在八月,故又称秋试、秋闱。


    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己酉科山东乡试题目。第一场考四书经义三道、诗赋一篇。这里的经义考题引用《论语·学而》里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一章,《中庸·第三十三章》里“《诗》云:‘潜虽伏矣’”一章,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里“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,虽日挞而求其楚,亦不可得矣”一章。

诗赋题以“壁中闻丝竹”赋诗一首,为五言八韵律诗,即五字一句,二句一韵。韵字在题后列举出。

640 (1)_cleanup


    咸丰年间河南学政俞樾有一年就出了一个叫“鳖生焉”的考题,要求题目里得有这三个字,鳖生焉的原文出自《礼记》,“今夫水,一勺之多,及其不测,黿鼉蛟龙鱼鳖生焉,货财殖焉”,他把这仨字单拎出来,看着就像骂考生都是王八生的一样。有的考生也不含糊,当场在文章里回怼道:“以鳖考生,则生不测焉”(你个坏鳖这么刁难学生,肯定不会有好下场)。


    虽然是被骂了,但俞樾依旧我行我素,借着出题的机会怼人,一次他给两个县出考题,挑了《孟子》的两句话,一个叫“兽蹄鸟迹之道”,一个叫“鸡鸣狗吠相闻”,潜台词就是你们跟鸟兽鸡狗没什么区别,结果这次不仅是学生跳起来骂街,就连同行也看不下去了,赶紧在皇帝面前参了俞樾一本,说他有辱斯文,皇帝把他革了职,这才消停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7105835

    到了晚清的时候,清政府也认识到光考四书五经毛用不顶,还是需要经世致用的人才,因此在考题里也增加了时政类论述题,1904年最后一年科举,就出了让考生对比日本和埃及政治改革的利弊,还有如何看待美国排华这类的问题。


    考生们各抒己见,文章写的洋洋洒洒,在这次科举名列前茅的在晚清和民国的政治圈或学术圈,都有所成就。

“世纪视觉传媒”演播厅 ,以专业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,配以全体系的虚拟渲染 服务器,打造全方位的电视高清虚拟IP内容,由摄像机拍摄到蓝箱 里前景嘉宾、主持人的信号返回到虚拟系统里,通过渲染服务器的抠像实时渲染输出合成信号到监视器,使得整个演播厅 场面真实、大气;嘉宾、主持人自由发挥。


来源: 世纪视觉传媒     http://www.shijishijue.com

全国服务热线

400-818-12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