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世纪视觉
手机官网入口
指间一枚圆润的月饼,油光微泛,纹路精巧,尚未入口,一缕混合着糖浆、油脂与果仁的甜香已悄然沁入心脾。这枚小小的圆酥,早已超越单纯的食物范畴,它是中秋夜天上那轮满月在人间甜蜜的倒影,是千家万户团圆的信物,更是一枚穿越时空的文化印记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烟云与深沉寓意。
溯源:从祭月飨食到节令符号
月饼的雏形,可追溯至商周时期。彼时,先民们敬畏自然,崇拜日月,《礼记》中便早有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的记载。这“秋夕月”即秋分夜晚祭拜月神的仪式。而祭祀时,自然少不了贡献祭品,一种形如圆月、内含甜馅的饼食——“太师饼”便应运而生,这可视为月饼最古老的远祖。它最初的功能,是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,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祈求风调雨顺的朴素愿望。
至汉代,张骞出使西域,带回了胡桃、芝麻等物产,为饼食增添了新的风味,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“胡饼”。据《续汉书》记载,汉灵帝好胡食,胡饼以面粉为皮,内夹芝麻、胡桃等馅料,经炉烤而成,口感酥脆。不过此时的胡饼仅是日常零食,与中秋并无关联,更无特定寓意。魏晋时期,文人雅士虽有中秋赏月的习俗,如王羲之于中秋夜与友人泛舟赏月、饮酒赋诗,但饮食上仍以酒食为主,胡饼尚未进入中秋的文化场景。这一时期的饼食,更像是饮食史上的 “预备役”,等待着与中秋文化的机缘相遇。
唐宋定型:中秋食饼,寓意初显
唐代是月饼与中秋绑定的关键时期。据《洛中见闻》记载,唐僖宗在中秋之夜赏赐群臣 “月饼”,这是 “月饼” 一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。此时的月饼已不再是普通胡饼,而是专为中秋制作的圆形糕点,取 “月圆人圆” 之意,开始承载团圆的初步寓意。唐代中秋赏月之风盛行,长安城内,文人百姓会在中秋夜摆设宴席,赏月时品尝月饼,月饼逐渐成为中秋的标志性食物。
宋代则将中秋食饼的习俗推向普及。宋代都市经济繁荣,夜市兴旺,月饼成为中秋夜市上的热门商品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,汴京中秋夜 “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,街头巷尾的糕点铺会推出 “中秋月饼”,馅料更加丰富,除了传统的芝麻、胡桃,还出现了枣泥、豆沙等甜味馅料,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。此时的月饼,寓意进一步明确,不仅象征团圆,还与赏月、祭月的习俗相结合,成为中秋祭月时必不可少的祭品,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崇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元明流变:寓意深化与传说附丽
元明时期,月饼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深化,尤其是与反抗元朝统治的民间传说紧密结合。流传最广的故事,便是元末起义军利用月饼传递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信号。人们将写有起义时间的字条藏于饼馅之中,借互赠月饼之机,秘密联络各方力量。这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,虽多见于野史笔记,未必是信史,却极大地增强了月饼的象征意义——它不再仅是甜蜜的团圆符号,更被赋予了驱除黑暗、追求光明、凝聚民族力量的抗争精神。这一传说的附丽,使得月饼在温馨的团圆寓意之外,平添了一份刚毅与深沉的历史厚重感。
清朝鼎盛:寓意丰富,成为文化符号
明清时期,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达到鼎盛,月饼的寓意也更加丰富,成为承载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。民间承袭了古代拜月、赏月、合家吃月饼与瓜果的习俗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也说:“中秋月饼……大者尺余,上绘月宫蟾兔之形。有祭毕而食者,有留至除夕而食者,谓之‘团圆饼’。”清代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所以拜月活动多为妇女儿童参与。拜祭前,人们先将月饼、瓜果等食品供月,参拜之后,再将祀月之饼按人数切为数块分食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月饼模子,圆心里刻着弯月下露出半面的广寒宫,台基旁、桂树下,有一只持杵捣药的玉兔;圆心外,仙山环绕,间以桂花枝。月饼模子、饽饽模子,都是清代常见之物,点心铺、蒸锅铺,皆必备,因此专有“模子作”一行。讲究的模子不仅花样美观,而且深浅大小极费心思。
当代:文化传承与形态多元
进入现代社会,月饼的生命力愈发旺盛。它不仅是传统佳节的情感纽带,更演变为一种广泛流通的文化礼品,传递着人情与关怀。与此同时,月饼本身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从传统的广式、苏式、京式,到如今层出不穷的冰皮、冰淇淋、流心等新式月饼;从经典的莲蓉、豆沙、五仁,到大胆融入巧克力、咖啡、小龙虾等跨界食材,月饼在坚守其“圆”的核心形态与“团圆”核心价值的同时,在口味和样式上不断进行着自我突破与创新。
这种创新,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变迁下的消费需求与审美变化,另一方面,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守护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。当月饼过度包装、价格虚高,当一些新奇口味挑战着传统味蕾时,我们不禁要问:这枚承载了千年月光的小饼,其最本真的味道究竟是什么?或许,答案始终在于那份超越物质形式的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。无论外形如何变幻,滋味如何创新,其内核是对团圆的期盼、对丰收的庆贺、对家国的热爱,才是月饼得以穿越时空,至今仍能温暖人心的根本所在。
一枚月饼,方寸之间,浓缩的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简史。它从古老的祭坛走来,历经唐宋的诗意浸润、元明的传说淬炼、明清的民俗定型,直至今日的多元绽放。每一次形制的微调,每一种馅料的创新,都是时代脉搏在饮食文化上的投射。中秋之夜,当我们举头望月,低头品饼时,品尝的不仅是时令的美味,更是在与千年的传统对话,与无数先人共享同一轮明月下的同一份祈愿。这枚圆饼,以其恒久的“圆”形,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对和谐、圆满、团聚最执着、最深切的向往,它如一轮跌落人间的月亮,永远散发着温暖而永恒的文化光辉。
“世纪视觉传媒”演播室 配备了上千套场景+动态模板,采用3D高清虚拟 实时抠像技术完成,且以真三维模型、循环动画、图表文字等表现形式,采用大范围虚拟摇臂拍摄手段,丰富的三维物体动画,动态可视化、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创意性的转场方式,让你在这里品花落、山空,月出,时鸣,幽静的春山虚拟之美景。
来源:世纪视觉传媒 http://www.shijishiju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