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视觉 传递更有价值的资讯

知识 || 如何鉴赏书法绘画而提升审美力

作者: 世纪视觉传媒 编辑: Nice 来源: 世纪视觉传媒 发布日期: 2023.05.18
信息摘要:
近年来,国内书画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:各种书画院、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登场,令人眼花缭乱;自媒体的出现为书画提供了更快的展示平台,网络…

    近年来,国内书画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:各种书画院、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登场,令人眼花缭乱;自媒体的出现为书画提供了更快的展示平台,网络书画展纷纷受到追捧。

微信图片_20230420112658

    由于大众对书画缺乏鉴评能力,认为只要名头大、职务高的“名家大家”作品就是好,以致以讹传讹,良莠不分,盲目崇拜。归结一点,就是人们对书法审美力的根本缺失。


    那么,如何提升书法、绘画审美的鉴评能力呢?请跟小编一起来瞧瞧。



书法


    书法,玩的就是线条。虽然线条是个人就能整出来,但结果却大不一样。线条的形态、线条的性格、线条的品味、线条的修养等等等各具特色,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。那么,线条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感觉呢?

1

    1、或单薄与粗糙、扁平、无节奏变化---此是线条质感中最不具品味的形式。原因是对用笔法的认知不深或实践不深造成的。下面我们看看好的书法线条:


    2、或清秀---历代大家中,赵孟頫的清秀往往讨人喜爱,符合一般人的口味。其在用笔上较外向,但不粗糙。从传统审美角度看,其在线质中和美中属一般档次。

2

    3、或清润 ---清秀中滋养往往嫌不足,清润则有肤肌之丽,除去了清秀中存在的单薄感。用笔比清秀者殷实一些,柔婉一些,笔迹略隐含一些,如:东坡书。

3

    4、或清媚---清媚比清润在用笔上更具柔性,甚至有韵味的出现。如果把清秀比为十五、六岁的小姑娘,外表单纯,而生理上尚不完全发育,仍缺少女性的特征的话,清润似二十左右,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,生理上发育健全,心理上也具有较完全的女性意味;清媚则似年轻的少妇,既具有生理上的完美,又在心理上有成熟感。清媚者少锋芒,稳定而自然,风腴而不肥浊,如:王宠小楷、《曹全碑》等。

4

    5、或刚健---与清润一系偏于柔性的用笔特征相反,刚健者用笔入力强,顿挫重,但多用锋,少用笔肚,按下仅三四分。其线型较细,但挺,提按分明,走笔两端慢、中间快,如:李邕书中笔画较细者。

6

    6、或清健---清健比刚健在用力上文气一些,提按相对缓和,棱角略有收敛,但力感仍足,由外而内,如:黄道周书。


    7、或遒丽---遒丽是将清润与刚健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一种线质风格,用笔轻灵柔婉中又处处坚实,转折强调骨力,但不显外,用笔锋多,用笔肚少,线迹粗细适中,边缘清爽。历史上把王书视为遒丽的典范,但并非所有王书皆遒丽。如:《何如帖》、《平安帖》等遒丽,《兰亭叙》“遒”的成分略嫌不足,便是前者按笔多,后者提笔多的缘故。

7

    8、或清逸---在清润基础上施以飘逸的性格,得清逸。飘逸用笔并不轻飘,也不狂动,它虽看似不关注提按,实际上其在运笔时总是处于半提半按的状态之中,既不重按,又不轻提,速度也保持在不快不慢,如:董其昌行草书。


    9、或雄健---雄健比刚健更进一层。用锋按下的程度变大,线形相对变粗,显得饱满、坚实,但仍有锋芒。如:王铎书。

8

    10、或雄厚---在雄健的基础上用力加稳加重,锋芒渐隐,柔性因素显现。笔锋按至七、八成,行笔缓和,转折处调锋提按过渡自然,以转笔代提笔换锋,棱角隐没在粗重的线条中,如:邓石隶书。


    11、或清雄---线条变粗变重,但不浊,线路清晰,用笔始终以中锋为主,如:《颜勤礼碑》。

9

    12、或苍雄---笔严实、严重而近于滞者,与纸有一种摩擦,通过某种速度把握而使线质呈现苍老雄厚,即线条在厚实的基础上在两边或全部有枯涩的感觉。这种速度把握往往是徐进与顿挫相结合,即在向前行进的同时也向两边有一定量的扩张,中含节奏,行笔至中段或线脚往往因速度的加快形成枯涩,但这种枯涩线丝坚实,力量充足。有时则时浓时枯,形成涩节,如:康有为书。

640 (1)

    13、或苍润---苍雄者尽管线质雄厚,却仍有一定的燥气。在苍雄基础上用笔更绵实,更和缓,但不失节奏,使苍涩由线丝及涩节转为极细小的点的组合,线两边毛涩,古人所谓“锥画沙”、“屋漏痕”正是。这种涩感,既苍老又温润,是中和美中刚柔两极反差极大又极为奇妙地融合的结果。如黄宾虹篆书、林散之草书的部分线条,另如:《张迁碑》、《石门颂》等。

11


中国画


    大家去欣赏中国画展的时候,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想欣赏,找不到抓手;想夸赞,又无从下嘴;看展牌吧,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。

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。


1. 绢本

    绢,在国画中读四声,常被误读成一声。绘在绢、绫、丝织物上的字画,称为绢本,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。

02

    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。区别于绢本,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。以纸为底,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。


2. 设色

    设色这个词经常与“绢本”、“纸本”合用,出现在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。设色就是国画中晕染彩色的意思,一般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,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。

03

    与设色相反的是“水墨”,指画面中不出现彩色,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,以墨色为主绘制的作品。


3. 人物画

    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。

04

    中国的人物画比山水画、花鸟画出现得早,大体分为道释画、仕女画、肖像画、风俗画、历史故事画等。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把人物画的发展与人类生命相对比,理出一条发展的脉络。

05

新石器时代

孕育了新生命

主要是以舞蹈纹盆为代表

战国时代

婴儿出生

以最早的人物画《人物龙凤图》为代表

魏晋南北朝时代

孩子的个性发展期

以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为代表

唐、五代时期

事业成功的成熟男子

人物画的巅峰期,以南唐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为代表

宋代

退休的人

这一时期注重花鸟鱼山水,而人物常充当山水中的点景

元代

病痛的老年人

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得非常好,人物画的重要性在持续走下坡路

明清时代

晚年找到了自己业余爱好,越活越精彩的人

这一时期的人物画风格越来越多种多样,中西结合,画得也很精彩,比如清朝冷枚的《春闺倦读图》

4. 道释画

    道释画常被误会成道教的画,但其实它是以道教、佛教(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)为内容的绘画。其中不仅包含人,还包含高僧大德、神和鬼怪。顾恺之、展子虔、吴道子、金农、张大千都是道释题材的绘画高手。

06

    道释画的代表作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之首,金农的《鬼趣图粉本》。


5. 仕女画

    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,有的也可以写作“士女画”。原指以封建社会中,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。后为人物画科中,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。再到现在,概念已经拓宽到指一切以女性为主题的国画作品。

07

    代表作是张萱的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。


6. 山水画

    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,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。山水画在魏晋、南北朝已逐渐发展,但仍附属于人物画,主要作为背景的居多。

08

    隋唐始独立,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,留存最早的是展子虔《游春图》,其次还有李思训的金碧山水,王维的水墨山水,王洽的泼墨山水等。


    五代、北宋山水画大兴,作者纷起,如荆浩、关仝、李成、董源、巨然、范宽、许道宁、燕文贵、宋迪、王诜、米芾、米友仁的水墨山水,以及王希孟、赵伯驹、赵伯驌的青绿山水,南北竞辉,达到高峰,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。

09

    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,以虚带实,侧重笔墨神韵,开创新风;明清及近代,续有发展,亦出新貌。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。传统分法有水墨、青绿、金碧、没骨、浅绛、淡彩等形式。


7. 青绿山水

    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,主要用矿物质石青、石绿作为主色。中国的山水画,先有设色,后有水墨。所以说,青绿山水出现得比水墨山水更早。

010


8. 金碧山水

    习惯上我们把用泥金、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颜料的山水画,称为“金碧山水”。而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最辉煌的一种。

011


    存世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,它是青绿山水,更是金碧山水。近现代还有大家熟悉的张大千的《华山云海图》。


9. 折枝

    折枝是花卉画法的一种。画花卉不写全株,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,故而得名。

016

    宋元虽在花鸟画中已有画折枝的构图,但盛行却在明清之际。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,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,弥觉隽雅。代表作是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《春闺倦读图》。


10. 界画

    界画在明清近现代宫廷作品中常见到,指以宫室、楼台、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。界画即“界划”,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。

013


    界画中的建筑,线条可以笔直,非常有规律。代表作是元代李容瑾的《汉苑图》。


11. 工笔和写意

    工笔是中国画欣赏中,出现率非常高的知识类名词。“工笔”和“写意”都是中国画技法名。工笔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。

014

    可以关注宋代的院体画,如北宋宋徽宗著名的的《瑞鹤图》,也可以找找明代仇英的人物画,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。

写意即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,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。如南宋梁楷、法常,明代陈淳、徐渭,清初朱耷等,擅长写意。

015

    了解写意画,可以找找齐白石的作品,他有的作品中又有写意,又有工笔。比如其草虫册页中,草虫通常是工笔的,而草虫周围的花草基本都是写意的。


12. 没骨

    没[mò]骨,也是一种按绘画技法分类的名称,风格精细,多为彩色。但区别于工笔的是,没骨不用墨线为骨,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,所以得名。

016


13. 粉本

    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,换句话说,就是“小草稿”。

017

    这与西方绘制大型油画前,要画个素描稿,看一下大概效果,是一样的意思。


14. 小品

    不同于舞台上的小品演出,“小品”在国画中有特定的意思,指的是中国画画家比较自由抒情的作品,随意之作,思想上没有过多的拘束,往往艺术水平达到较高境界。尺幅一般不大,具有小中见大、隽永警辟的特色。

025


    小品作品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人小品画,是宋代绘画艺术的缩影。这些小品,有些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,或者是画在纨扇上的装饰画,因其艺术品质非常高,被人收集在一起装裱起来。代表如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《梅石溪凫图》。


15. 款识

    这两个字,在品古书画时一定会用上。在书、画上的款识,也称“题款”或“款题”,指在书画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、印章、甚至是花押,例如宋徽宗的“天下一人”花押。文字内容则通常为姓名、时间、地点。


019


    “诗书画印不分家”的印,也是要通过款识的形式在书画作品中体现出来。自元、明、清以来,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,并刻意追求款识的艺术效果,因而有“妙款一字抵千花”之说。


    尽管画面、正文是书画作品的主体,决定着作品的优劣、层次,但款识,特别是署款(正文以外,所写的文字)处理得好坏,将明显地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。一个反例是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的唐摹本,被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。


16.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

    “曹衣出水”是与"吴带当风”相对的一个概念,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。

021


    前者笔法刚劲稠叠,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,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;后者笔法圆转飘逸,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。


17. 春蚕吐丝

    春蚕吐丝用于形容线描人物画的特征。古人称顾恺之的线描,宛如“春蚕吐丝”。能画出细韧柔和,连绵不辍的视觉效果。

022


    描法中,与“春蚕吐丝”最不同,但也被广泛应用的是“铁线描”。“铁线描”非常刚毅。上面这幅《永乐宫壁画》,既有“春蚕吐丝”,又出现了“铁线描”。两者感觉不同,可以试着找找看。


18. 墨色五分

    “墨色五分”在讲水墨作品时经常用到,语出唐代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:“运墨而五色具”。例如水墨山水是通过不同比例的水和墨的调和,出现不一样的灰和黑色变化,是多层次的浓淡干湿。

023

    “五色”是哪五色?说法不一,大多是说: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;也有的认为应该说成:浓、淡、干、湿、黑;也有加“白”,合称“六彩”的。实际上指的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。理解起来不用太机械,不要认为墨和水只能调出五种变化,其实变化应该更多。代表作如元代王蒙的《青卞隐居图》。


19. 三远

    “三远”是在欣赏山水画时,几乎逃不掉的一个词。北宋郭思纂集的《林泉高致》中,记载其父郭熙说的三远:高远、平远、深远。自山下而仰山颠,谓之高远;自山前而窥山后,谓之深远;自近山而望远山,谓之平远。

024


    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;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;深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俯视,再加上眺望。


20. 留白

    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,极具中国美学特征。

025

    留白指的是书画艺术创作中,为使整个作品画面、章法更为协调精美,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。有的是为了表现冰雪、月亮等事物;有的是为了为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。





“世纪视觉传媒”演播室 ,是一款集高清虚拟演播 、 录播、直播 、制作的全能化采编录播系统,在广电、教育、体育、视频制作等领域拥有超凡的实用价值。它结构简单、高度集成,一套产品就可以独立完成传统演播室 中的节目信号切换、字幕叠加、 节目播出 、信号录制、虚拟布景 、流媒体发布等功能。


来源: 世纪视觉传媒    http://www.shijishijue.com

全国服务热线

400-818-1202